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 陳霖《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10日02版)
  前不久,皇馬前鋒C羅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的粉絲數突破了1億。一個人能有這麼多人的擁戴,簡直要成為神了。這1億粉絲如果聚集在一個實體的空間里,那得要多大的地方?而在虛擬空間里,就不是什麼問題了。更重要的是,C羅的粉絲們聚集在這裡,圍繞著共同的偶像,傳遞消息、發表評論、相互交流、展示製作。所謂的粉絲媒體也就在這裡產生了。
  “徵用”新媒介
  從技術手段上來講,粉絲媒體是對基於互聯網的各種新媒介的“徵用”。像百度貼吧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萬個明星貼吧,5000多萬常駐的粉絲;火影忍者中文網裡火影論壇註冊的火影迷已經超過20萬;豆瓣上“王小波門下走狗”聚集著6萬多名王小波的粉絲……這些由粉絲自己構建的空間,之所以成為粉絲媒體,是因為粉絲們在其間展開的屬於自身的文化實踐,在根本上就是借助媒介平臺進行人的交往、溝通、交流、分享和傳播。
  顯然,新媒介及其相關技術,為粉絲媒體的空間建構提供了支持條件。10年前的“超級女聲”中,人們可能沒有想到,粉絲們給自己喜歡的歌星用手機投票,在官網上投票,已經發展到今天在微博、微信、論壇、貼吧等新媒介方式,更加全面地參與到與偶像有關的文化實踐中。不僅如此,在這些新媒介空間中,粉絲們可以用文字、聲音、圖片、電子雜誌、動漫卡通、活動圖像等多種手段為其偶像製作並傳播各種內容,表達著粉絲們的心聲。
  很多時候,粉絲媒體在有關偶像信息的時效性、信息量、展開的互動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於是,粉絲媒體在與大眾媒體形成互動、互滲和互補的同時,也對大眾媒體形成了挑戰。在關涉所迷對象的報道和評述方面,傳統媒體往往在為粉絲媒體提供話語資源的同時,也加重了從粉絲媒體對信息和相關背景的獲取,媒體的娛樂版上有關明星的消息,有時候就直接來自粉絲們的貼吧、論壇和微博。與此同時,粉絲們不再滿足於和依附於傳統媒體所呈現的有限信息,而更強烈地渴望向外界展示自身與偶像的關係,發佈自身和偶像的消息。
  參與和融合
  粉絲媒體的空間在根本上是粉絲的活動建構起來的,而這一空間的性質取決於粉絲們在此期間做些什麼。英國學者比爾·奧斯歌伯在談到青年亞文化與媒介的時候指出,“粉絲”與普通受眾不同,他們為自己製造了獨特的解釋與認同,全體“粉絲”代表了一種將媒介消費體驗轉化為新文本製作的參與性文化,一種新的文化與新的群體因此而誕生。
  這種參與性文化,有時候體現為對大眾文化的某種維度的強化與凸顯。像在《爸爸去哪兒》熱播的過程中,熱衷於這一節目的粉絲們,自發地繪製了卡通版的爸爸形象,並迅速地在微博上走紅。這在客觀上對節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參與,粉絲群體也在某種意義上刪改了原節目的形態,而強化了自身的價值取向,也就是通過挪借而生產出新的意義來。
  這方面,主流媒介熱播的動漫作品《秦時明月》所引發的粉絲文化現象更為典型。“月餅”們在論壇、貼吧、社交媒體上,圍繞“母本”進行了改寫和再編,同人小說、古風音樂、廣播劇、cosplay(真人模仿秀)等,不一而足。這些不僅僅是形式的改造,其過程也促成了溝通與交流,而且伴隨著粉絲們自身價值觀的表達,譬如對傳統狹義的某種不認同,對性別觀念的顛覆,對角色主次的重新洗牌等。
  正是在這樣的參與中,粉絲媒體在虛擬空間中構築著社區精神,彰顯自己的身份認同,如美國學者、粉絲文化研究專家亨利·詹金斯所說的那樣,反映“意義與知識的合作生產、問題解決的共享,而這些全都是當人們參與網絡社區時圍繞共同興趣自然而然地發生的”,形成“融合文化”。
  話語的爭奪
  粉絲媒體的空間,如果單從粉絲的角度看,是典型的趣緣群體的集聚。所謂趣緣群體,是指一群對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持續興趣愛好的人,主要藉由新的媒介技術和傳播手段進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認同而構建的共同體。但是, 這一粉絲媒體所標識的共同體,並非超離環境而存在,而是在與其他社會空間的並置、對抗、交互、矛盾之中顯示自身。
  當新媒介和網絡大舉侵入人們生活的時候,粉絲群體本身有了更多的方式接近並且瞭解偶像,粉絲媒體對偶像形象的塑造,與傳統媒體形成一種對抗,即對偶像的“祛魅”與對偶像的“賦魅”,粉絲媒體傾向於以更加平民化的視角將偶像轉化成粉絲身邊的“親人”、“朋友”一般的角色,從而區別於一般大眾媒體對明星偶像偏重非常規話題的設置和炒作。譬如,李宇春的粉絲們2012年創辦的電子雜誌《LEE周刊》,曾於第六期刊出《后冠軍時代——李宇春長紅之謎》一文中,第二板塊專列出“媒體誤區,我們重新為你解讀”,指出媒體誇大了李宇春的粉絲們的力量,強調“玉米們”在7年裡伴隨著李宇春而不斷成長。因此,可以說,粉絲媒體製作和傳遞信息的立足點是表達對偶像形象的崇拜、愛戴、維護。
  這樣的立足點顯然帶有濃烈的情感色彩,它自身無法做到客觀公正,但是,在與大眾媒體的應對中,往往起到矯正、平衡的作用。有報紙刊登了題為《李雲迪滑向娛樂之潭》的文章,報道李雲迪非但不認真鑽研琴藝,還過多地參與娛樂性、商業性節目,並且通過各種方式炒作自己。這個具有明顯指向性的報道立刻就引起了李雲迪樂迷的質疑和強烈反抗。在粉絲群體中擁有較強號召力的意見領袖“跑堂小郭”發表長微博,逐條對該報的報道進行批判,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一微博立刻得到了粉絲群體的回應,引來大規模的網友參與討論。這件事情本身到底怎樣,置身其外的人們也許難以知曉,但是,粉絲媒體發出的聲音,顯然衝擊了大眾媒體話語的獨斷和霸權,從整體上來講,對健全的文化生態當有助益。  (原標題:粉絲媒體的空間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w48mwwj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